{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少谈光学,多谈工艺、设计,也聊一聊Shuntu袖珍小镜(光学部分修改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hare 于 2011-12-7 12:46 编辑

自从老刘将Shuntu小镜带入北旅的视野,它就成了当前论坛中国内品牌镜子关注最多的型号,甚至压倒了一些曾经关注度很高的通用型号,由于老刘测评一如既往的准确到位,很多论坛老人虽然早就入手此镜,但都没单独开贴专门评测。 3.JPG

一款官方售价达到900元的小镜之所以受到论坛镜友的关注,很大程度是国内品牌长期在8x20/10x25规格上没有画质和机械性能上值得关注的型号,而8x20/10x25的突破又标志了国内屋脊镜制造技术的成熟。带着好奇之心,前几天去709请回了一台Shuntu 8x20ED,把玩之后有些感慨,也来抛砖引玉和各位镜友探讨。光学方面的谈论已经很多,我更多的从设计方面聊一聊。流水账来了:
结构构架:
一般说来,Shuntu 8x20/10x25 ED是以Swarovski Pocket 系列为蓝本设计和制造的,其实此种结构构架的小镜不只是Swarovski采用,Nikon HGL系列的也采用这种结构构架,这种设计构架的特点是镜筒铰链和桥板内空间较大,调焦和视差补偿机械结构简单、联动直接易于布置,但桥板有效截面较小,不易保证光轴的稳定度,调焦旋钮位置不太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Shuntu选用这种构架显然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自己的加工和装配能力,从最终产品上看,Shuntu的各转轴和旋钮均旋转顺畅,阻尼特性也比较一致。 2.JPG
安装工艺选择:
Swarovski屋脊系列是顶级市场的后来者,它的光学部件安装工艺和传统厂商有很大不同,比如它的目镜组是通过紫外线固化胶整体固定成型的,而传统厂商大多通过压环、丝扣、胶圈配合完成整体组装,Swarovski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零件少尺寸小,密封性好不易进灰,工厂安装测试之后光学系统精度稳定,缺点是难以维修,极限强度不理想。
Shuntu没有采用Swarovski的方法,他的光学零件安装还是采用传统的压环、丝扣、胶圈配合完成整体组装的,这造成它的镜筒直径明显大于Swarovski Pocket 系列,但小于Nikon HGL系列。 1.JPG
光学结构:
Swarovski Pocket系列是有多年历史的产品,它的升级更多是镀膜的改进和提高,光学镜片部分应该没有变化,Shuntu系列从目镜到物镜的径向长度明显比Swarovski Pocket系列要长,物镜第一面的曲度也差别不小,而目镜的安装方法和Nikon HGL有很多相似之处,标注的视角也和Nikon HGL相当,光学系统的径向长度也基本一致,Shuntu的物镜镀膜为绿膜,反光较强疑似为单层镀膜,目镜镀膜通透度不错,在不同角度反光颜色也不同,和Nikon HGL高度相似。看来Shuntu的光学系统虽然是Swarovski Pocket的近亲,但很可能和Nikon HGL也是兄弟。
调焦内镜桶部分Shuntu的结构采用和Leica BC/BCA系列基本相同的带消光螺纹的内镜桶,显然是在追求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过模具较为粗糙。
目镜眼罩设计得不错,旋升时阻尼柔顺,在在最低端时顶面和目镜表面也留出适当的距离,即适合眼镜一族使用也不会出现眼镜和目镜片互相摩擦的问题。
表面处理:
Swarovski在暴露金属表面采用硬质亚光涂层处理,Shuntu也因循了这种工艺,不过涂层的光泽、硬度和附着力都差点火候,粗糙使用较容易磨花,建议尽量用配套的携行包保护。
桥板部分Shuntu和Swarovski同样采用塑胶盖板(厂商叫塑钢也就是常说的PVC),模具精度不错,表面处理也可圈可点。
配件:
Shuntu 8x20/10x25 ED的携行包完全仿制Nikon HGL系列,但皮革选用低档,工艺较粗糙也没有铭牌,背带现阶段有两种规格(一宽一窄),材质都还算厚实粗壮。
改进和提高:
正如老刘所说,Shuntu 8x20/10x25 ED代表了国内小镜当前的最高水准,可喜可贺,不过瑕疵缺陷也在所难免。
调焦旋钮的封板算是个败笔,不仅工艺粗糙,板材厚度竟然也是一面厚一面薄,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毕竟这是个简单且工艺成熟的部件。
背带挂环算是小部件,但它是携行安全的基础,遗憾的是Shuntu没有采用Swarovski的钢制背带环销钉固定的原设计,而是简单在镜体上直接铸造,由于截面尺寸太小,强度和耐用性让人担忧,黑色涂层也容易脱落,希望下一版能够改进。
工艺方面建议厂商多注意一下成品保护,最好能提供些专用的工装工具,我在挑选镜子时多次发现轻微的磕碰痕迹,有的磕碰还穿透涂层甚至造成轻微变形。Shuntu的盖板的安装和拆卸可能都是拿钢针作为工装工具的,对非熟练工人来讲,这些盖板边缘都会留下痕迹。另外此版镜子标识方面也有改进余地,除铭牌外标志和标识完全可以采用丝网印刷或刻蚀工艺,毕竟形成批量的话成本并不高。皮质携行包材质不佳,同等成本完全可以换成质量较好的纤维材料,携行包也需要增加标志或铭牌。
发表于 2011-12-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re 于 2011-12-7 12:46 编辑

光学效果:
既然Shuntu袖珍镜和Swarovski Pocket 、Nikon HGL系列都有些关系,光学方面的比较对象选择这两款镜子最合适不过,为了增加对比的广泛性,也增加Leica BCA 和Leica BR。
先简单谈谈这两款顶级镜子的特点,Swarovski Pocket的传统优势是亮度,可以说是小镜之冠,但其他方面就平庸了,公认的毛病是视场中转动眼球能明显看到蓝边,而且色差较大。在侧逆光的情况下有反差下降的问题,另外在低反差观察条件下质感表现平淡。Nikon HGL目镜复杂,视角大,像场平坦,由于镜片镀膜和反射面镀银的问题亮度较低,色彩有点浑浊,同样也有低反差条件下质感表现平淡的问题。
另外一个话题是观察条件,分为光线条件和距离条件:
光线条件:
其实常见的光线条件大约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天气良好的顺光条件,可以测试基本的光学性能,一种是复杂光线,包括逆光、侧光、低反差和暗淡光线,这种光线条件适合需寻找镜子的极限性能,也是区分光学性能等级的最好试验场。
观察距离:
远距离观察可以感受光学器材对目标的轮廓刻画能力,中近距离观察可以考验光学器材对细节、质感的描写能力和空间感(散焦)的表现。

亮度:
由于出瞳直径的限制,小镜的亮度指标尤其珍贵。亮度方面Shuntu差距和对照组有一定差距,和Swarovski Pocket系列有易于分辨的差距(Swarovski Pocket反射面采用了电解质膜),虽然和同样采用银膜的Nikon HGL、Leica BC/BCA系列接近,但还是能分辨出他们之间的差距。
分辨率:
分辨率一直是国产小镜的弱项,Shuntu由于采用相位膜技术,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单独观看效果完全可以接受,但和顶级小镜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直观的感受就是成像不够利索,想分辨细节需要定睛观察,而顶级小镜可以一眼就分辨。
色彩和反差:
对白色物体物体观察能发现轻微的红色色染,色彩较为浑浊反差也较低,当然这和它亮度较低也有关联。
色差:
色差表现是Shuntu的强项,多数观察条件几不可见,优于Swarovski Pocket系列,高反差嵌边的颜色为淡黄色,整体而言和顶级小镜相当。
视场:
Shuntu的标注视场为54度,实际观感和对比组的其他50左右度视角的小镜基本相当,仔细对比似乎略大些,由于Shuntu的实际放大倍率要略微低于对比组,以上观感仅供参考。
畸变和边缘像质:
作为一个小视场镜子,Shuntu和对比组都有不错的表现,都有可以接受的边缘像质和畸变控制。

光学部分的整体感受:
较以往的国产小镜进步明显,但和顶级产品还差一口气,和顶级产品比较的直观感受就是成像不够晶莹,中近距离观察目标缺乏些立体感,感觉不鲜活(反差低可能是主要原因),但可以满足不很挑剔的一般的观察要求,单独观察也很让人有喜悦感。
借用郑版的话:“客观地说Shuntu袖珍镜还谈不上完美,不过它的确是以相对合理的价格为买不起国际名牌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光学效果仍在体会中~~~~~~~~~~~~~~~~~~

整体评价仍在梳理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文章才是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徕卡820看东西由于眼罩短了些总要上沿靠着眉骨儿下沿要离开眼圈一定的距离,看着很费劲,听说HGL820的眼罩比徕卡的高,可以直接顶着眼圈看,请问楼主是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透彻.学习了.
share兄的帖子,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sh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透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share 发表于 2011-12-5 09:06
光学效果:
既然Shuntu袖珍镜和Swarovski Pocket 、Nikon HGL系列都有些关系,光学方面的比较对象选择这两 ...

评论工艺和材料。。。是share的。。。强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很到位!
我觉得莱卡袖珍镜较窄的中桥设计能使双手抓住物镜筒,握持感比其他几家都要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细致、很有鼓动性。我赶不上第一批,看来只能等第二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HGL好像挺沉的,拿在手里明显感觉比三大小镜子要重一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到位,把这些小瑕疵改进一下技术难度不大,成本增加也不多,那怕加个50%价格仍然是很低的。

物镜肯定是多层镀膜,而且是质量很好的镀膜,面对大面积天空看较暗的景物反差很大,面向太阳(太阳在视场外)是眩光水平也基本和顶级产品不相上下。

棱镜入射面似乎是单层镀膜,反光很强,晚上看时比全多层膜的镜子多了个鬼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占位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个镜子调焦钮位置的人及功效问题,因人而异,本人觉得比LEICA的位置好,更适合单手持握调焦:大拇指和食指中指负责持握,无名指用来调焦。LEICA的位置则需要大拇指和中指持握,食指调焦,不够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浪子 发表于 2011-12-5 09:15
我用徕卡820看东西由于眼罩短了些总要上沿靠着眉骨儿下沿要离开眼圈一定的距离,看着很费劲,听说HGL820的眼 ...

袖珍镜眼罩问题很大程度和他们有限的出瞳直径联系在一起,说实话我没发现哪款袖珍镜的眼罩合适,其实如果出瞳直径宽裕,这些可能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share 发表于 2011-12-5 10:12
袖珍镜眼罩问题很大程度和他们有限的出瞳直径联系在一起,说实话我没发现哪款袖珍镜的眼罩合适,其实如果 ...

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蔡司7X50,目镜很小,观测舒适度依然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BJSH8341 发表于 2011-12-5 10:01
说得很到位,把这些小瑕疵改进一下技术难度不大,成本增加也不多,那怕加个50%价格仍然是很低的。

物镜肯 ...

这个物镜镀膜很一般,反光亮度比尼康ex和航海家明显高,黄绿色,太亮,所以导致镜子亮度比较低,而且偏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好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