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望远镜沦为“冷商品”的成因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前一段时间看了老道同志写的一篇文章感触颇深,望远镜在中国是“冷百货”,我认为下的这个定义很好,不由的想对其原因做一番思索,还请广大镜友指正。
1:望远镜历史决定其尴尬命运。自从利伯希发明第一台望远镜开始,就注定了望远镜做为科学工具的宿命,随后的伽利略,开普勒,惠更斯,牛顿这些推动望远镜发展的先驱们都把它瞄向了夜空,之后在战争,航海上面也多有应用,但硝烟散尽,望远镜抛去神秘的外衣落户于千家万户时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除了有怀旧情节的人,现在有多少朋友会花高价卖一具望远镜在家欣赏?我知道在我们北旅论坛有,但还是少数。追根溯源,当今望远镜是脱胎于为特定领域服务的工具,不像手机制造出来就是面向普通日常生活的,望远镜和我们有隔阂。
2:消费者观念决定其尴尬市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恩格尔系数的逐年下降,消费者花在最基本的生活上面的钱也在逐年减少,但望远镜投资却是一个死角,生活水平提高后我们关注的往往是房子宽敞不宽敞,汽车高档不高档,而可怜的望远镜却是饿了不能吃,渴了不能喝的“废物”,人们关注的是更加实用的东西。在为自己的腰包奔波忙碌中谁会有闲心去摆弄几只毫不感兴趣的镜子呢?所以,务实的消费观决定了望远镜的小市场。
3:望远镜素养决定其尴尬地位。北旅论坛是爱镜一族的家,对普通民众却不是。爱好者寡,所以这样的论坛在中国屈指可数,很多人对此没有兴趣,重视程度不够,出门旅游很多人都拿着高档相机,DV,却鲜有人用望远镜,“趋同”的消费心理在这里不起一点作用,看到有别人用望远镜没有人会心动,冷门的望远镜还是离人们太远了,没有意识走进去,充其量就是把镜子当成出门旅游的简单工具,轻品牌,重实用,这是在一些旅游景点低劣的大红膜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另外,缺乏相关的知识,简单的认为望远镜就是由简单的几块玻璃组成,肯花5 6百元买一部有“集成线路”的中档手机,不会花2 3百元买一具由“普通玻璃”组成的低档望远镜。消费者缺乏望远镜素养,望远镜必然会有尴尬地位。
4:生产者现状决定其尴尬销路。以云光为例,云光生产的民品“熊猫”望远镜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美和东南亚,在上世纪90年代,年出口量最高时达150万架,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熊猫打开国外市场缺乏后劲,另外,如果使用“熊猫”品牌售价只有贴牌的一半,所以云光生产的望远镜80%以上被贴上国外品牌销售,像出口价格10美元一架的望远镜通过贴牌在美国各大超市售价可达30-40美元,但用“熊猫”牌很难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销售,就算进入美国市场,零售价也就在20美元左右。但OEM毕竟不是发展自己的品牌,利润率较低,同时外国人又很看重价格,“隐身名牌”发展也是举步维艰。加之在国内低劣假冒“熊猫”十分泛滥,正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不足总产量的20%,在南方一些城市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满足了一部人的需求,这样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还阻塞了正品销路。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有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迎合低端市场,刻意降低生产成本,不注重品质,完全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消费观念下催生的产物,这也造就了望远镜当下混乱的市场现状,正规望远镜企业发展陷入了一个两难的窠臼之中。
发表于 2009-1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远镜投资却是一个死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棱丝 于 2009-11-7 14:50 编辑

1# 华人第一男声
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在外国,双望没中国这么冷,特别美国。中国说白了还是大家庭居多,属于自己的空间/地盘真的是很少,无密可保。在中国这样的传统文化里,“拥有双望”是个人隐私,但没条件保这个隐私,只好暂时不考虑买。每当俺在景点用镜时,周围人都投射过来一种“借我望一下”的目光,就证明很多人潜意识里还是想拥有的。国外特别是美国,二人世界居多,不跟老人过,行动就相对自由得多。双望这种物品从一开头就深深烙上了自由的印记,没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也就是不买双望的人。在外国,离婚独居、独行侠,数量并不小,他们不论男女无一例外地成了双望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棱丝 于 2009-11-7 17:28 编辑

印度也是一个双望使用小国。他们的住法比中国还要“大家庭”一些,加之印度十分封建,这就令双望在印度更冷。当然,穷也是原因。我经常光顾的那个印度网站(应当说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网易),在shopping栏目下, 键入binoculars, 只搜出一款儿童玩具保罗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华人第一男声
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在外国,双望没中国这么冷,特别美国。中国说白了还是大家庭居多,属于自己的空间/地盘真的是很少,无密可保。在中国这样的传统文化里,“拥有双望”是个人隐私,但没条件保 ...
棱丝 发表于 2009-11-7 14:40

有道理,属于民族心理差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化是中庸文化.望远镜是人眼延长产物.大到看太空小到看粒子的工具,如果一个民族文化里没有多少探索精神的人群是会两眼向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说的 都对,都对啊,我再补充一点:国外人少,方圆几百里看不见一个人的时候常有,中国遍地是人 ,大街上人见人都用仇视的目光,还用的着望远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讲了家庭文化的因素,我也说说地理环境的因素,城市环境不是理想的用镜环境(头盔d例外),地域广袤动植物繁茂人烟稀少处才有镜子的硬性需求,可惜这样的地区都是所谓欠发达地区,从现在的收入上文化上都不存在买镜子的可能性,什么时候这些大众有闲钱啦有闲心啦,镜子在这些地区就会大热了,比如说工具用镜农村搞种植养殖的专业户现在就有购置的。中国的国情还是农村包围城市。至于城市内的硬性需求,城市的天空能观星吗?你一年看几次演出?你一年出去旅游几次?你家阳台在金茂大厦上面吗?一句话总结现阶段国情就是:城里人没啥可看的,农村人没那个闲钱闲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这个地方,望远镜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兴趣的!更不说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用望远镜在看别的女人,老婆就会不准你买,大家想想,老婆不给买的商品,那还能成热商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11# 随风浪子
所以在美国那种50%离婚率的国度,双望很热,全球最大的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用望远镜在看别的女人,老婆就会不准你买,大家想想,老婆不给买的商品,那还能成热商品?
随风浪子 发表于 2009-11-10 23:45

(*^__^*) 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8# mzj611
哈哈哈哈,独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美国的工资和美国的价格会热吧。中国多数人太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富裕了,我想慢慢会好起来的,望远镜属奢侈品。楼主总结的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富裕了,我想慢慢会好起来的,望远镜属奢侈品。楼主总结的真好!
djb55 发表于 2009-11-13 08:51

当拥有望远镜,使用望远镜成为一种情趣的时候,当发现美,赞赏美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想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5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爱望远镜一族总是为它的冷而......,可是,如果我们登录某个放大镜论坛,发现那里的坛友们为放大镜很冷而不平的话,那我们顿时感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