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ungs 于 2010-9-12 00:43 编辑
单纯技术上而言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一块钱两分货的话儿并不适用于生产研发成本。
三大并非没有尝试过在中国生产,最终没能如愿,原因却并非技术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意相信觉得不可能做得至少跟国际名牌一样好呢?
没有这种产品,原因很多的。国产牌子稍为往高端做一下,价格也上去了,这种产品大家怎么看待的其实有目共睹。喝彩声有,更多的是喝倒彩的。
简单一句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市场,谁去做?就拿汽车来说,同样的品牌国产的首先在成本上就存在于原装进口产品的差异,怎么会没有品质差距?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这种价格和品质的差异,谁又肯把东西放到你这里来做?
也不是什么人种、种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和态度的区别。归根到底很俗的,在国内给工人什么样的工资和待遇,也只能要求他们有怎么样的态度去干活而已。
你让德国人来中国富士康干,照样有跳楼的....你要跟美国日本工人一样的价,又何必来你这里开厂?
产品和市场息息相关,与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态息息相关,既然这里成本便宜,品质也就必然有差距,售价也必然不能跟原装看齐。这是必由之路,没办法的。
品牌的价值不是毫无意义的只能YY的,多年的积累,传统和内涵的沉淀,乃至整个社会的内部生态。这些“非技术”因素甚至会比“技术因素”更能影响一个产品的成败。
单凭品牌就贵,是很有道理的事情。一个小细节,这边一代人去琢磨,那边是好几代人的积累传承,差距肯定有。但不是完全不可能做到追赶的。一代人做不到别人5代人的事情,11代做别人15代的事却是有可能的。
论坛大虾曾经说过一句话,镜子好不好怎么评价怎么选,全在一个“钱”字。这句话也能用于产品的研制吧。
企业文化、传统、产品都是资本的积累,需要时间和努力。如果新进无法超越传统老牌,那么现在第一强国就不会是美国而是埃及...甚至中国也曾经是“先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