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磨砂工 于 2025-4-15 16:20 编辑
光学小知识系列(七)ED镜片为啥“贵”? 这是“望远镜-色差”系列小知识短文的第三部分,最近由于“关税”问题搞得我们很烦、很忙,这篇文章陆陆续续写到这两天才匆匆完结! 文章的上两部分:《光学小知识系列(五)—萤石色差的救星?》;《光学小知识系列(六)—色差之顽固的“二级光谱”》为大家简要介绍了折射式望远镜“色差”的形成原因,以及近二百年来光学界前辈们与色差—这一本质像差较量的漫长过程,从“火石(F)玻璃”的出现,挽救了“冕(K)玻璃”望远镜;从发现“二级光谱”到寻找到能抵抗高阶色差的“萤石之光”;从“萤石人工晶体”的合成到“氟化物玻璃”的广泛使用!在大家眼里看似简简单单几分钟就能熟练操作使用的折射望远镜,实则是它的成长伴随了整个影像光学的发展历程!它所涉及的学科和相关技术涵盖了众多基础学科门类。 让我着手写这个色差系列短文的起因是,看到有个帖子在讨论某品牌宣传产品时,使用了一个名词:<萤石玻璃>,这种怪异的表述迅速引发了镜友们的疑惑与兴趣,各种各样的意见、理解……纷纷登场,讨论十分热烈!焦点都汇聚到这个<萤石玻璃>到底是什么?是萤石(包括人工萤石晶体)还是低色散氟化物玻璃,这样宣传到底对不对。 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望远镜品牌厂商,会不遗余力地把透镜原料作为宣传重点,有些人家甚至毫无专业性、职业性地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我看到过一个卖望远镜的直播间,介绍他们卖3、4百元的保罗望远镜里用了 <8片双ED>,还反复强调:他的望远镜里所有镜片都是ED的……!) 我个人认为,这些销售商其实并不完全理解什么是萤石,什么是ED,并不知道萤石镜片或ED镜片在光学系统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也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只知道高级望远镜用了这样的镜片,他们也就跟着这样吹嘘宣传罢了……! 文章的上两部分已经介绍了望远镜色差的形成原理,以及人们找到的应对方法。本文作为色差系列的收官部分,我们着重了解一下这种光学原材料,了解一下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ED(低色散氟化物)玻璃! 对于咱们普通的望远镜爱好者而言,萤石、人工萤石相对好理解,在望远镜产品中的应用也不算多见,但“ED”这个词就不一样了,它很抽象,因它在光学性能上接近萤石,在价格上有比萤石便宜得多,所以它的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 但在现今各大光学玻璃厂商的玻璃牌号中,没用“ED”这种东西。大家讲的“ED玻璃”,准确的名称是:“氟冕玻璃”。“ED”的全称是“Extra-low Dispersion”,是一家知名公司为了区别于另一家知名公司的“UD”玻璃镜片(Ultra Low Dispersion)而命名的。ED、UD……都是低色散玻璃材料的代称,从这个角度讲叫它什么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们暂且就统一称它为“ED玻璃”! ED玻璃是一类光学玻璃的总称,每一个光学玻璃生产厂都有好几款不同折射率、阿贝数的低色散氟化物玻璃产品。常见的牌号有CDGM H-FK61;HOYA FCD1;SCHOTT N-PK52A;OHARA S-FPL51……等等。 ED玻璃的价格是昂贵的!拿H-FK61常规块状原料来说,它是同厂常用冕玻璃H-K9L售价的6-7倍,如再同比加上后期镜片加工的工艺难度,其价格是普通镜片的10倍以上!(这里插一段题外话:各工厂的玻璃牌号是独有的精准的,每个牌号的支撑是对应的光学参数,同样的参数各工厂的牌号是不同的,咱们很多的望远镜销售商以及爱好者经常胡乱使用,比如:常见的棱镜材料BAK4、BK7,实际泛指的是德国肖特的玻璃牌号N-BAK4、N-BK7相对应的光明牌号是H-BaK7折射率nd1.568和H-K9L折射率nd1.516,外行很容易混淆,我见过一个资深玩家拿折射率nd1.552的H-BaK4谈论棱镜方程计算,再顺便告诉大家H-BaK7的价格要比H-K9L便宜很多!) 下面我们将从ED玻璃(H-FK61为例)的原料熔炼加工和镜片冷加工两方面来了解为什么它会这么贵! 一、熔炼 ED玻璃的主要成分:氟化钙(CaF2)、氟化钡(BaF2),在上千度高温时氟化物的挥发性很难控制。熔炼时就需要用氩气或者氮气保护,再用过投来防止挥发。(硅酸盐玻璃:无挥发性,熔炼时常规空气环境,不用任何保护) ED玻璃原料纯度要求极高:氟化物纯度>99.99%,杂质(Fe、Cu)<0.001%在熔炼中为防止氟腐蚀,熔炉材料为铂金坩埚。(硅酸盐玻璃:硅砂纯度>99.9%,杂质容忍度较高,熔炉材料为耐火黏土或石英坩埚) ED玻璃的熔炼均质化要求高:氟化物流动性差,要避免物料分层条纹影响成品光学均匀性,熔炼中要使用超声波+精密机械搅拌。(硅酸盐玻璃:自然对流+简单机械搅拌即可) ED玻璃的成型退火与应力:析晶失透风险极高,浇注后需急速降温(跳过500-700°C析晶温区),防止析晶。退火速率:0.5-1°C/min,严格控制应力双折射。(硅酸盐玻璃:常规退火速率(1-3°C/min),热应力容限较高,几乎无析晶问题,退火工艺简单) 二、光学冷加工 ED玻璃的切割与粗磨:硬度低(莫氏4-5),易崩口、划伤,需金刚石线锯切割,粗磨时控制进给速度,低压力、低速磨削(防止热裂纹)。(硅酸盐玻璃:硬度高(莫氏6-7)常规金刚石砂轮切割,常规磨削参数) ED玻璃的抛光与加工环境:化学稳定性差,要用中性抛光液(pH 6-8)氧化铈(CeO2)抛光粉;成品易吸潮,需防潮处理,加工环境恒温恒湿(湿度<30%);抛光过程防止热应力变化,造成镜片局部变形、开裂、失透,抛光压力<0.1MPa,转速<50rpm,不可高速抛,结合以上因素成品合格率一般在60%左右。(硅酸盐玻璃:均无以上问题,只需常规抛光参数和环境要求,材料性能稳定,可高速抛光,成品合格率95%) 综合以上的对比介绍,大家应该可以很直观地看出“ED”玻璃的昂贵原因!由于文章篇幅和本人的能力原因,折射望远镜“色差”系列就先写到这里,期待并欢迎镜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