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冷冰 于 2016-2-2 01:34 编辑
虽然还没到凌晨两点半
但是已经凌晨一点半多了
我就先来简单回答一下吧
现在是凌晨1:31
论坛时间与北京时间终于相符了。
夜视仪一般分三种
1. 微光夜视仪:主要是通过微光(星光、灯光等)通过微光倍增管的原理。该夜视仪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装备量较广泛;
2. 红外夜视仪:主要通过发射红外光来“照亮”夜景,缺点是容易暴露,耗电高。
3. 热成像夜视仪:通过物体所发出的热量和背景的温度差,在夜间发现物体。抗干扰能力强,成像清晰。缺点是成本高,结构复杂,较重。
主动和被动已经分出来了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具有成像清晰、制作简单等特点,但它的致命弱点是红外探照灯的红外光会被敌人的红外探测装置发现。
60年代,美国首先研制出被动式的热像仪,它不发射红外光,不易被敌发现,并具有透过雾、雨等进行观察的能力。
想要理解夜视仪的原理,就必须对光的原理有所了解。光波的能量大小与其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在可见光中,紫光的能量最高,而红光的能量最低。与可见光光谱相邻的是红外线光谱。 红外线分为三类:
近红外线(近IR)——近红外线与可见光相邻,其波长范围是0.7-1.3微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
中红外线(中IR)——中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3-3微米。近红外线和中红外线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遥控器。
热红外线(热IR)——热红外线占据了红外线光谱中最大的一部分,其波长范围是3-30微米。
热红外线与其他两种红外线的主要区别是,热红外线是由物体发射出来的,而不是从物体上反射出来的。物体之所以能够发射红外线,是因为其原子发生了某种变化。
夜视仪工作原理
1.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
2.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
3.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
4.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
5.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