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天上不漏一只鸟海上不漏一根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国海军观通部队揭秘
   据《海军雷达声纳电子对抗兵历史资料》记载:中国海军的第一个观通站于1951年6月在青岛诞生。海军青岛基地成立后,陆续组建了一批瞭望站。这些哨站借助8倍、15倍望远镜进行目力观察。因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且观察距离近,不能满足对海观察警戒要求。
   为了加强对海瞭望,1951年6月8日,组建了王家麦岛雷达站。该雷达站成为我国海军的第一个观通站。该站的建立代表着我海军单一目力观察历史的结束。
   上个世纪50年代,国民党海军不断袭扰大陆沿海,甚至登上前沿岛屿。为了保卫祖国领海、领空安全,东海舰队观通部队开始逐步转移到福建。如今被誉为“东海第一哨”的海军第一座高山观通站就在这个时候建成。
   据时任海军某基地雷达参谋的张家骏老人回忆:1958年夏,在闽南一座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525”观通站顺利建成。
   在海军观通部队有一句战士们耳熟能详的口号:“天上不漏一只鸟,海上不漏一根草”。这句口号最初就是“东海第一哨”提出的。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国民党大规模袭扰活动失败后,对大陆沿海地区和岛屿进行小股武装特务袭扰,制造台湾海峡紧张局势。敌小股武装特务都是利用夜间隐蔽活动,偷渡时大多用胶舟、舢板、竹筏等小型登陆工具,目力观察很难发现目标,雷达也难发现。观通站一时难以掌握其活动规律和特点,致使武装特务在几次袭扰中得逞。
   针对这种情况,1963年11月18日,总参谋部传达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引起各级注意,提高警惕,研究蒋军可能使用的新特点、新花样,制定我们的对策。鉴于反小股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完成反小股敌特的战斗任务,这个观通站掀起了练兵的热潮。
   1963年5月27日,这个观通站在海水杂波严重干扰的条件下,及时发现了偷渡特务乘坐7根毛竹制成的筏子,并引导舰艇在厦门捕获了特务,受到罗瑞卿总参谋长的电话赞扬,从而在海军观通部队掀起了学习这个观通站“天上不漏一只鸟,海上不漏一根草”的“大海捞针”精神。(本报综合)
   北海舰队某观通站官兵正在观察值班。(资料片)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